从影像片上看深圳配资开户,72岁李奶奶的脊柱已经扭曲成了一个明显的“S形”,原本笔直的腰脊向一侧弯出了超过45度的弧线。近年来,她饱受驼背折磨,走路超不过十分钟就双腿麻木、疼痛难忍,严重的脊柱侧弯让她的腰都直不起来。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骨科,副主任医师许俊杰通过两个仅3~4厘米的侧方小切口,植入数个特殊“楔子”,将她严重弯曲的脊柱一点点“撑”回正位。术后不到一天,李奶奶就已能下床活动,术中出血不足50毫升。李奶奶所患的是一种被称为“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这类患者正迅速增多。研究显示(2018年医学期刊《脊柱》披露数据),60岁以上人群中有约30%存在脊柱侧凸的表现,其中约10%会因疼痛、神经压迫等功能障碍而需医疗干预。
这种疾病绝非简单的“脊柱弯曲”。其发病源于椎间盘、小关节等结构不对称退变,引发力学失衡,进入“越歪越磨、越磨越歪”的恶性循环。患者往往面临剧烈腰背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身体失衡还会显著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部分患者更可出现呼吸受限、颈肩痛和焦虑抑郁等问题。
微创矫形:侧方小切口,“楔子”积少成多扶正脊柱
许俊杰副主任医师采用了一种名为XLIF(极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微创技术。手术中,他在患者腰部侧方开凿两个约3~4厘米的小口,避开大肌肉和重要神经,直达脊柱侧弯的“顶点”。随后,他在椎体间弯曲最明显的一侧,依次植入4个椎间融合器——这些就像是为脊柱量身定制的“楔子”。每一个“楔子”都可以撑开一侧椎间隙,回正一定角度;多个“楔子”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共同作用,逐渐将原本呈“S形”的脊柱推向中线,恢复生理力线,实现矫形目标。
老年退行性脊柱侧凸并非先天性疾病,而是后期退变所致。其核心机制可概括为“不对称退变—力学失衡—畸形进展”的恶性循环。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及小关节发生不对称磨损,如同轮胎偏磨,导致椎间盘高度不均一丢失、关节应力异常。脊柱力学平衡被打破后,负荷更集中于退变严重的一侧,进一步加速该侧塌陷,脊柱逐渐弯曲旋转,侧凸角度不断加大。骨质疏松也会推波助澜,加剧椎体变形和畸形进展。
深圳配资开户
手术干预:哪些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
并非所有脊柱侧凸老人都需手术。该病治疗遵循阶梯化原则,首选基础康复、核心肌群训练、止痛药物等保守治疗。但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手术干预:经3至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后效果不佳;疼痛剧烈无法耐受;出现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如下肢无力、大小便控制困难;因脊柱严重失衡导致步态异常、跌倒风险极高。手术不仅为矫形,更是为解除神经压迫、重建稳定、改善功能和生活质量。
XLIF技术经由腰部侧方肌间进入,避开后方重要结构,直接抵达椎体侧方,植入大尺寸融合器,“垫高”塌陷的椎间隙,从而矫正畸形、扩大椎孔,实现神经间接减压。
许俊杰医生完成的一例4节段手术仅耗时130分钟,出血不足50毫升,术后12小时内患者即可下床。该技术不进入椎管,减少神经干扰,术后疼痛轻,无需放置引流,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康复。
尽管XLIF优势显著,但其应用也有严格限制。例如,无法用于L5-S1节段( 脊柱最下面的那一节腰椎暨第五腰椎和骶骨最上面那一节暨第一骶椎连接的地方,它是腰部的核心受力点,也是腰痛、腿麻等症状最常见的起源地),在严重骨质疏松、肥胖、大血管钙化或既往有侧腹手术史的患者中需谨慎评估。
此外,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在广东省内常态化开展此类手术中心并不多,需脊柱外科与血管外科、神经监测团队密切协作。“我们不做无准备的手术,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追求疗效。”许俊杰表示,未来,随着技术普及和器械迭代,XLIF有望成为更多高龄脊柱侧凸患者挺直腰板、安度晚年的可靠选择。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温玮 通讯员 张灿城
国鑫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